早知原是梦,不做醒来人。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问: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答: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比一直玩的孩子以后生活压力小一些。因为能上好多培训班的孩子,爸爸往往比较有钱。
我们穿得好看,很多时候是为了说服对方和自己一起裸体。
厉害
你的脸丢了
你的脸有可能被偷了。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央视告诉了普通消费者一个惊悚的事实——你的脸,随时都有可能被“偷”。
在央视的报道里,20多个知名品牌或机构,通过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非法采集甚至滥用人脸信息。这些商家掌握了人脸信息,能洞察你的年龄、身份甚至情绪以及消费习惯。
你在这些商家面前,个人隐私暴露无遗。
事后,某公司回应:公司已连夜拆除摄像头。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市面上的很多知名品牌,比如KFC、喜茶、良品铺子、顺电,甚至是小米、苹果线下门店……都曾安装过人脸识别摄像头。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搜集消费者信息,似乎成为了线下零售店公开的秘密。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消费者一方面享受着极为便捷的服务,一方面又成为了待宰的羔羊——在不知不觉间被窃取了人脸信息。
而且,由于人脸与个人身份信息绑定,一旦丢失人脸信息,个人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后果。事实上,因为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普通人的人脸信息在互联网上裸奔,甚至因此滋生了一条人脸信息倒卖黑色产业链。
不妨探究一下人脸识别产业,究竟谁在盗用我们的人脸信息,谁又提供了这样的技术服务,普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01
谁在盗用你的人脸信息?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闲来无事走进一家门店,看了几眼觉得没有想买的东西,转头就离开了。但是你从进门开始,商家安装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它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已经抓取并记录了你的人脸信息,甚至通过人脸掌握了你的性别、年龄、职业、心情状态等等信息……
这并非小说或者电影里虚构的场景,这样信息裸奔的案例,确确实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央视消费者权益晚会曝光了这样惊悚的案例:多家知名企业在门店内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未经消费者知情的情况下,窃取消费者人脸信息,标注顾客第几次到店、男女、年龄等信息,从而进行营销分析。
晚会上,央视点名了四家企业,顺藤摸瓜查询了其中一家为企业提供人脸功能摄像头的公司——万店掌。从官网中,发现仅仅万店掌这一家公司,合作的客户就遍布医药、鞋服、餐饮、快消、家居、数码等各行各业。其官网中介绍,万店掌陆续为1000多家知名品牌、30多万家门店服务。一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餐饮头部企业如喜茶、和府捞面、KFC,数码线下实体店如华为、小米、苹果等都与万店掌有过合作。
而这些线下门店,几乎遍布当下各个商圈,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的人脸信息随时都有可能被偷走。
事实上,在数字经济时代里,对于商家来说,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家广告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就曾指出:“我们的钱、预算怎么分配,在曝光层面如何推动用户去选择产品,还有最终临门一脚——怎么让用户购买。整个路径的预算分配,可以有更科学的做法,即用更多的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而AI则是很好的抓手。
在基于AI的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成熟的当下,人脸识别不仅能够辨识一些生物特征,比如男女性别、年龄等,甚至能通过人脸自动生成编号,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评级。
“只要有了人脸识别的ID号(即FRID),去匹配一些其他信息,比如手机设备号,再去把这个设备号数据库里边的一些标签或画像拿来做匹配,然后获得对这个FRID和这个人更丰富的了解。”一家广告技术公司Sizmek的中国区负责人就曾在发表演讲时指出。有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商家就能够识别出客户是贵宾、老顾客还是新客户,甚至预测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进行精准营销。
如今,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家开始把人脸识别作为精准营销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场景在当事人没有感知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获取人脸信息,成了商家“熟客识别”、营销定位的主要数据来源。
不止是商场线下门店,不少地区上线了人脸识别广告屏,这些广告屏通常设置在电梯间旁,路过电梯间的人们会被摄像头捕捉人脸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些房地产售楼部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对客户进行人脸比对,防止“飞单”。
02
谁在背后提供服务?
究竟谁向这些商家提供了所谓的“人脸互动营销解决方案”?央视的报道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在港汇恒隆Max Mara专卖店安装的摄像头来自万店掌公司,无锡宝马汽车4S店安装了瑞为公司的人脸识别摄像头。除此之外,报道中的涉事企业还包括悠络客、雅量科技。
这些公司都是什么来头?
天眼查显示,2017年6月,万店掌完成金沙江创投1500万元A轮投资。去年5月,万店掌宣布完成8000万元B轮融资,由德同资本领投,远海明华、苏高新跟投,并获得多家银行累计5000万元授信。其中,著名投资人朱啸虎是董事。
根据官网,万店掌打造了一套针对连锁企业运营管理的高效运营系统,通过AI等技术为零售门店提供智能巡店、人脸互动、客流统计、会员识别、考勤门禁等服务。而根据悠络客官网,悠络客是一家新零售新门店人工智能服务商,其通过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数据对比分析为零售商铺的营销、巡店和管理环节提供服务。
事实上,“相比体态识别、行为轨迹识别等更为复杂场景的识别技术来说,人脸识别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静态场景,而且数据也比较丰富。”爱分析分析师黄勇指出。这也就意味着人脸识别的技术门槛没那么高。
技术门槛不高,就意味着其他企业好进入。而作为个人生物特征的人脸,实际上已经成为对一个人进行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一张脸只对应一个人,这种唯一性,满足了大量需要身份认证的场景需求,也使得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落地场景、商用变现都变得容易。
技术成熟,还能立马落地商用,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放弃这块蛋糕。“营销是仅次于安防、金融行业风控的第三大人脸识别落地应用场景。”黄勇指出。这也就意味着,营销解决方案在人脸识别公司的应用非常普遍。
事实上,有媒体就曾报道发现,众多人脸识别企业,除了安防、汽车、身份验证等方案外,大多也提供了智慧商业、智慧零售、智慧营销等解决方案。即便是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也或多或少涉及了这类型服务。比如云从科技就在其官网中显示,目前涉及的四类服务之一就是“智慧商业”。其中,云从科技在助力长嘉汇购物公园数字化转型这个案例中表示,帮助接入平台摄像机数量105路,并帮助客户打通顾客线上线下数据孤岛,精准营销。
云从科技官网,显示智慧商业中的一大经典案例
并且,广证恒生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人脸识别对场景要求非常强,产品能否达到实际使用要求,核心并不只在于算法本身,还在于对场景的深耕。”
这也给了一些小型玩家机会。打着“智能零售”旗号的企业服务商,比如上述被曝光的万店掌等等,以及营销公司、广告公司都开始打起了人脸识别的算法生意。只要是线下场景解决方案里需要用到人脸识别,其业务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这一技术。这些公司一起助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线下零售店的泛滥。
03
一次泄露,终身危险
人脸信息是人独有的生物特征,目前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等,由于用户无法更改自己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
企业合理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必须在法律的边界内。
央视国际消费者权益晚会中曝光的科勒卫浴以及背后的整体方案提供商万店掌,首先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采集了人脸信息,且有了基本的比对,比如识别用户是第几次进店,至于后续有没有将人脸信息和用户的消费信息、个人信息匹配,甚至转卖给其他人,尚不可知。
那么,采集和使用这些信息的企业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巍指出,《民法典》规定,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信息,而人脸识别是一个典型的生物识别信息。在进门店的时候未经用户同意随意采集,并进行了相关处理,是典型的侵害用户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行为。
“此外,人的行踪轨迹、身份识别信息都是核心隐私,是敏感信息,这些权益在刑事法律中有具体的规定。如果商家把大量的人脸识别信息收集之后进行匹配,比如叫什么名字,来过店里几次,消费过多少钱的信息转卖出去,就是典型的犯罪行为了。”朱巍说。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圣指出,通过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只要其超越了公民个人相应授权和许可,即可认定为“非法”。本次事件中科勒卫浴门店就是未经授权获取了用户的信息。同时,“企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如果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这些已经是明确的违法行为,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人脸信息泄露发生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可能追责都无从下手。
首先,人脸识别信息的泄露途径有很多,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刷脸支付、门禁、手机应用软件等,从技术来看,人脸信息采集非常简单,只要有一个摄像头,即可以源源不断地采集。
不过,如果采集的人脸信息只是孤立的信息,其实危害并不算大。但事实是,人脸信息总是存在各种各样被泄漏的风险,如数据库黑客入侵、企业内部人事倒卖交易数据等。
“我们在各个地方的消费记录,人脸识别作为一个接口,通过点和面的方式就能把所有的信息结合起来,比如你去过哪个店、消费过多少、行踪轨迹是什么、对什么商品感兴趣、联系方式是什么。这带来的后果轻则是发精准广告,重则有心人在背后可能会‘撞库’,将你的账户信息、人脸信息一对接,我们的财产安全都可能有很大的隐患。”朱巍表示担忧。
04
人脸识别黑色产业链还在蔓延
事实上,近几年来,网络上的人脸信息倒卖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早在2019年,一款名叫ZAO的AI换脸软件短暂走红。该软件只需一张照片,就能实现AI换脸,制作出表情包,出演电影片段。此举引发了大众对人脸安全问题的热议,试想,一张照片就能换脸,借着这张脸,不法分子能做多少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后监管部门称ZAO涉嫌侵权,该软件随之也被下架。
但行业乱象屡禁不止。2020年7月,有报道显示,有网络黑产从业者在电商平台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信息,“人脸数据0.5元一份、修改软件35元一套”,不少网友站出来表示强烈不满:“我一张脸就值5毛钱?”
而在一些QQ群里找到一位倒卖人脸信息的人士,3元钱就买到了一位用户的详细身份信息和人脸照片。而且对方声称888元可以教授三色人脸活化技术外带虚拟视频机刷包。
此外,靠人脸信息赚钱的黑产分布在淘宝、百度贴吧、知乎、QQ等各种平台上,购买和打包售卖人脸和身份证信息、代过人脸识别(即将照片“活化”,生成动态视频,从而骗过人脸核验机制),庞大的利益产业链交织在这个混乱的市场上。
有技术专家告诉指出,人脸识别黑产市场可以将拿到的平面人脸照片做出模拟真人的点头、摇头、眨眼、说话等行为,随后用这个信息实名注册市面上大多数软件,从而帮助不法分子办理网贷、实施精准诈骗等。
有媒体报道过,有骗子通过了58同城人脸识别,就能发布招聘信息实施诈骗,也有人在一些社交平台通过照片活化技术通过实名认证,进行情感诈骗。
经匹配了的人脸信息一旦被盗取,我们只有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换脸”。
在此提醒所有人,对待要求刷脸、刷身份证、填写详细个人信息的网站、软件都要小心谨慎,同时,尽量避免举着身份证拍照,一次性提供人脸和身份信息。
“保护人脸识别信息不仅仅是保护我们的脸,更多的是保护脸背后的个人信息,人脸本身就相当于一个钥匙,要保护的是钥匙背后的宝库,所以再怎么严格也不过分。”朱巍指出。
今天是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从今天开始,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春分昼夜无长短,迢迢深情盼归人。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时节。在春暖花开里,观一眼百花齐放,乘一缕春风微扬,想一人百转千肠。
春天里,如果心里想着一个人,心情也变得似水柔软。想在春风拂面的清晨,亲吻他的脸颊。想在春日暖阳的午后,与他促膝长谈。想在春雨绵绵的深夜,与他相拥而眠。更想在春天这浪漫悠扬的日子里,和他度过每分每秒。太阳靠近赤道,而你只想靠近他。
以前不觉得春天有什么好。但因为有了喜欢的人,春天入目都是温暖。山野万里,他都是你藏在春风里的欢喜。
最想念的人,往往也是最不敢打扰的人。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问候的话却无从开口。想将满腔的爱意都倒给他,却怕对他造成困扰。想彻底抽身离去,不留恋,不眷念,却又频频回头,恋恋不舍。
究竟爱是什么?
是诗人塞格林说的:“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的手。”
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也是网络上很流行的那段话:
“最单纯的喜欢就是,就算拒绝了我,我对你也永远没有埋怨。但我不会再靠近了。如果你有求于我,我依然会为你鞠躬尽瘁。从今往后,我会把喜欢藏起来,不再招摇过市。”
越到人生的后半程,越能明白和接受:爱而不得,其实才是人生的常态。但爱情不在于任何结局。能爱而去爱,或不能爱而不去爱,这个过程,才是爱情的终极意义。
心动的感觉,是冰雪消融,满城桃李花开的瞬间。至于结不结果,那是秋天的事。我们在春天的时候,不考虑。
一万年太长,我们只争朝夕便够了。
愿你在最美的季节,遇见最该去爱的人;愿你所有的喜欢,都不被辜负。
拼多多的故事
文 | 十二不惑
3月17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经董事会批准后将董事长职位交棒给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
黄峥表示,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后,他的1:10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辞任董事长后,黄峥名下股票三年内锁定不卖出。他将结合个人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并着眼于拼多多未来的长远发展,“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自去年7月卸任CEO一职后,黄峥此次卸任董事长,是进一步放权。
不过,在拼多多的股东名单中,黄峥目前的股份为29.4%,依然是拼多多的第一大股东。
作为80后,成立拼多多不到6年,就能在财富上和老牌首富马云比肩,并且在拼多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时,黄峥却选择功成身退。
此举不免让人疑惑。
那么,黄峥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
1980年,黄峥出生于杭州郊区,爸妈都是初中文化,在工厂当普通工人。
小时候,他的成绩就非常好,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
小学六年级时,黄峥因参加数学奥赛得了奖,被老师推荐报考了杭州外国语学校。
当时浙江省只有杭州外国语学校可以在全浙江省招生,而且招来的都是各地的尖子,大多数人直接报送各大名牌高校。
在杭外6年后,黄峥被直接报送进了浙江大学混合班。
混合班是浙大从每年的保送生和高考分数最高的人当中,经过专门的选拔考试,优选出来的尖子生。
大三时,黄峥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进入到时任浙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主持的实验室,学习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
黄峥自幼聪明、刻苦,加上院士级导师的辅导,他的计算机水平很快就达到了高水平。
当时互联网在我国刚刚兴起不久,黄峥时常在某技术论坛上发表一些心得,在圈内有点名气。
有一天,有个陌生人加他的MSN,自称是网易的丁磊,想和他探讨一个技术问题。黄峥刚开始以为对方是骗子,没想到真是丁磊本人。
技术问题解决后,丁磊和黄峥一直保持着联系。
2002年,黄峥从浙大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
黄峥到美国后,丁磊将朋友段永平介绍给他。
当时,段永平在国内的企业做得非常好,步步高已经成为行业第一,于是自己做了甩手掌柜,和家人一起去美国享受生活,并开始学习投资资本市场。
两人一见如故。段永平算是黄峥的浙大学长,对黄峥极度欣赏。
对于22岁的黄峥来说,有这么一位大佬在旁指点提携,对自己的人生帮助极大。
后来,他把段永平称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把自己定位为段永平的“第四个徒弟”。前面三个是步步高CEO金志江、OPPO创始人陈永明和vivo创始人沈炜。
入职谷歌,后连续创业
2004年,黄峥硕士毕业,面临就业的选择。
当时,他已经在微软实习了一段时间,工作能力受到认可,可以留下来。同时,他又拿到了谷歌的offer。
此时,微软成名多年,实力雄厚。谷歌还只是一个成立5年的创业公司,工程师只有几百人。
在留在微软还是选谷歌时,段永平建议黄峥选择谷歌,他认为谷歌一个很有潜力的公司,值得去,而且对未来创业也很有帮助。
黄峥听从了的建议,进入谷歌,呆着了3年。
他加入谷歌时,谷歌正值高速发展期,入职不到半年,谷歌就上市了。黄峥的工资涨了很多,期权更是一笔巨款。
几百万美元的收入,让黄峥快速致富。同时,他还参与了谷歌中国从无到有的建设,这为他未来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段永平用62万美元拍得巴菲特午餐,他带上了黄峥一起。
黄峥在巴菲特那里认识到了简单和常识的力量,这让他在日后经营公司时,有足够的勇气和定力,去按照常识和理性做事,而不要被外界所干扰。
2007年时,黄峥已经是谷歌资深工程师,但他已经不想打工,内心的创业欲望越来越强。他等不及待满四年,让手里的期权全部变现,便选择离职。
离开谷歌后,黄峥跑去中关村去站柜台卖手机。他卖手机不是为了赚小钱,而是想做一个电商网站。为了搞清楚手机的销售渠道、顾客都关注哪些问题等。
没多久,黄峥成立了欧酷网。
创业初期,段永平提供了大量的步步高产品给欧酷卖,支持黄峥。
三年后,欧酷成为手机和电子教育品类排名前三的电商网站,年营收6000多万。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但对于黄峥来说,速度太慢。
此时,京东已经成为3C电子领域的老大。黄峥见过刘强东,觉得自己干不过他,于是选择放弃,把欧酷卖给了前谷歌中国同事郭去疾。
在卖出欧酷之前,黄峥就已经于2009年孵化了一家新公司,名叫乐其,主要从事电商代运营业务。
乐其于2009年4月成立,到8月份就已经有了三家大客户,分别是欧酷、步步高、OPPO。仅仅用了半年,乐其就发展成为当时淘宝系统最大的分销商。
乐其成立三年后,发展成为淘宝的“金牌淘拍档”,团队达100多人,年销售额过亿,利润超过1000万。
不过,黄峥还是不满足。
2013年,黄峥又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名叫“寻梦”,主要做游戏业务。
在做游戏业务时,黄峥的身体出了点问题。有一次乘飞机之后,他感觉耳朵非常不舒服,医院一检查,得知患了严重的中耳炎。
那段时间,他耳鸣得厉害,几乎无法工作,只好回家休养。这一休养便是9个月。
无事可做的时候,黄峥开始思考,接下来该干什么?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呢?
拼多多创造神话,再功成身退
在家养病期间,黄峥每天都会玩手机,他发现人们在移动社交APP上所花的时间非常多,但由此达成的电商销售额,占电商销售总额的比例却极低。
2015年,黄峥回到公司,开始做了一个新项目,利用微信的社交关系做拼团。这个项目名字叫:拼好货。
2015年4月10日,拼好货正式上线。靠着发布水果拼团信息,然后通过社群把信息病毒式地传播出去,等客户凑够成团人数下单后,拼好货团队再去采购水果发货。
由于团购水果价格非常低,很快吸引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6月份,拼好货趁荔枝上市,做了一次荔枝拼团,日订单猛增到20万单。
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订单太多,人员忙不过来,导致客户下单团购的荔枝,久久不能发货。
一时之间,拼好货被骂是骗子的消息,在各个社群里流传开来。
黄峥不得不亲自督战,集中精力解决退款问题,把积压的订单处理完毕。
但黄峥看到,拼好货的模式走对了。因为社群团购,订单暴涨,证明这条模式是行得通的。
事后,黄峥大力加强后台运转能力建设,拼好货开始飞速发展,几个月后,活跃用户数突破千万大关。
2015年9月,黄峥主导的拼多多上线。一年之后,拼好货与拼多多宣布合并。
如果说拼好货是一家垂直于水果团购的社交电商,那么拼多多便是一家综合性新型社交电商平台。
拼多多上线后,在初期没有做广告的情况下,依靠微信用户裂变,上线一年日订单就超过百万,月GMV超过10亿。
飞速发展的结果是,拼多多硬是在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之间,闯出了一条新路,成长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
2018年7月26日,成立不足三年的时候,拼多多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到240亿美元。
拼多多的发展速度极快,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迅速的创富神话。
上市之后,拼多多依然保持高速发展,公司市值屡创新高。最高时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
3月17日,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职位时,拼多多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四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长146%至265.477亿元,全年营收增长97%至594.919亿元。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成交额为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卖家数达7.884亿,较上一年底的5.852亿同比增长35%,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并将阿里、京东甩在身后。
黄峥的隐退,外界猜测他是学习恩师段永平。
段永平是在40岁的时候隐退,隐居美国生活,做投资。而黄峥则是在41岁隐退。
毕竟黄峥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成为巨富。他功成身退后,可以享受人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追逐梦想。

我的身体里住着两个小朋友,一个叫感性,一个叫理性。
感性的小朋友说:我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想念他,想一直一直和他在一起。
理性的小朋友说:你这样做不对。
两个小朋友每天都在打架。
见到想念的他时,感性不顾一切打败了理性,小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抛开一切,只希望他开心快乐。
可不见他的时候,理性就占了上风,控制着感性。感性只能哭,哭到心疼,害怕伤害那个爱着的他。
对不起。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