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发了一篇情节百转千回的报道,大致内容是,过去几年的疫情加大力度的推动了远程办公的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程序员都习惯了在家办公,不再愿意两点一线的打卡上班,而公司也意识到这种趋势可以节省很多房租及行政成本,乐于接受。
直到这里看起来都是两全其美的发展方向,但是开始有员工意识到不对劲了,因为远程办公越受欢迎,企业也就越意识到既然不必要求员工来办公室,那么是不是甚至也可以不要求⋯⋯他们得身在美国?
于是有一些远程办公的员工发现他们被礼貌的开除了,公司直接把岗位外包给了印度本土的程序员,节省了40%以上的劳动成本,而2020年以来美国流出的服务性岗位——包括软件开发、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等——从3%飙升到了8%。
于是在Reddit上很多程序员都在讨论要不要主动放弃远程办公的舒适收益,还是去朝九晚五的坐班算了,不要再鼓吹远程办公有多么好了⋯⋯
我是你的素材,你是我的情怀
退休前,父亲正式向我摊牌了!
父亲说,他和母亲已经把我养大成人,供我念完大学,毕业四年来,给我买了车,还出了部分首付给我买了房,该做的都已经做到位,以后,他们老两口就要为自己而活了。
他们积蓄已经被我花光了,目前没有存款。但退休以后,两个人的公积金总共能取出35万。老家县城还有一套房,奶奶去世以后,房子一直空置着,老家没了老人,人生就没了来处,父亲也不打算回去养老了,退休以后,就把房子卖掉,大概能卖40万左右。
这样,他和母亲手上就有75万现金,退休金合计也有七八千元,这些钱足够他们用来养老了。老两口节俭了一辈子,花钱并不多。
父亲明确表示,这笔钱打算和母亲一起来支配,以后不会再资助我了。他说,我已经28岁了,虽然没结婚,也没对象,但有一份工作,每月能拿到11K,还完房贷也有3000多元,要学会过苦日子,等待苦尽甘来。他们暂时就不会考虑接济我了,人要学会靠自己。
如果以后我结婚了,有了孩子,他们不会介入我的生活,三代人就不应该掺和在一起。父亲明确表示,他和母亲对于我的责任已经结束了,退休以后,会趁身体还硬朗,和母亲一起出游,到处看看,母亲这辈子没出过远门,为家里操劳大半辈子,父亲很内疚。
我沉默了,随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父亲看了我良久,表情复杂,最后开口说,如果我以后成家了,有了孩子,也得有思想准备,他们不会给我带孩子,但可以考虑每个月资助我三千元,我的生活得靠我自己去安排,不管好或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那时,大家就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家庭了。他和母亲,辛苦一辈子,送走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又把我抚养长大,房子、车子都解决了,以后,就想好好为自己活几年。
紧接着,父亲说了一个让我震惊的打算。
他说,退休以后,他和母亲会去立个遗嘱,百年以后,他们的房产及其他财产,都由我独自继承,身后事也不用我费心去安排。
父亲说,他和母亲都商量好了,百年以后,他们都不需要墓地,我不必跟风花这个钱,不但价格昂贵,还会占用土地资源。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好地过了日子,百年以后,也希望我没有负担,也能好好地过日子。
到时候,需要麻烦我跑回老家一趟,把骨灰盒埋在老宅院子里面的树根底下。父亲说,人生没有了来处,也不要纠结归途,老宅有他少年时代和我爷爷、奶奶最珍贵的回忆,他就选择和母亲在那里长眠,人死如灯灭,让我不必伤心,默默在心里想念就好。
我听着听着,哽咽了,泪水忍不住汹涌而出。
父亲说,他和母亲退休后,十年内会不间断地出游,等70岁以后,就找个老年培训班,一起消磨时光。到时人老了,难免会遇到病痛,如果是感冒咳嗽或一般基础病,就慢慢治疗维护身体,万一遇到大病,救治希望渺茫,甚至要花大钱入住ICU病房,那就没必要了,要求我千万别签字。
他有个老友,刚走不久,在ICU住了大半个月,人尚有一点意识,每天花万把块钱,最后白白遭罪,人还是没留住。为了治病,前前后后花了很多钱,他儿子把房子卖了,还欠一屁股债,下半辈子要慢慢还,人没了,钱也没了,连累后代,没有任何意义。
父亲停顿了一下,看了我一眼,然后叮咛我说,囡囡,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你就把管子拔了!别为了给我们延长几天寿命,苟延残喘,就把所有的积蓄都花掉,付出后半辈子的好日子,那样不值得。
父亲说,很多家庭为了给老人治病,变卖家产,还到处借钱,最后也只多活了个把月。人还是没了,可活着的子孙后代,欠了一身债,以后早出晚归,拼命努力,也只是为了还债,过不上一天幸福日子,实在糊涂!
他和母亲都想明白了,这辈子,自己该做的人生任务都已经顺利完成,圆满了。以后,就该想开一点,不要给后辈增添负担。不理智的行为,除了浪费钱,没有更多的意义。
活着的人,能够继续好好地活着,才更重要!
我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自己是独生女,如果到了那天,真的失去了父母,那我将成为世界上的又一名孤儿,还能下手拔管吗?
我不知道!该好好赚钱了,才能未雨绸缪!
朋友们,父亲的想法,是否过于离谱呢?
民间禁忌
饭前不训子,睡前不骂妻,师徒不对坐,叔侄不对饮,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客在不扫地,屋内不打伞,穿线不打结,早不言梦,午不言杀,夜不言鬼,喜不送伞,寿不送烟。
台海战争和乌克兰战争有很大的不同,台海战争难度要高于乌克兰,乌克兰是地面作战,台海是海军和登陆战,不一样的难度。
“我主要担心的是(对核威胁的)误判,”吴志远说。“习近平可能会认为,在台湾冲突中,美国及其盟友很容易袖手旁观。但这很可能是一个判断错误。”
为什么“中国金融末日”没有成为现实
香港——还记得恒大危机吗?
一年多以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背负着超过3000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倒闭。有人警告,灾难性的违约将波及中国经济,甚至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萧条。有人说,中国正面临“雷曼时刻”——2008年,这家曾经备受尊敬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倒闭——当有企业出现类似的倒闭情况时,最终会迫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者开始考虑系统性的金融缺陷。
不完全是这样。恒大并没有脱离困境,但在中国政府出手帮助,安排对其大部分债务进行重组后,一场灾难性的内爆得以避免。在本月出现对全球金融秩序的新威胁——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之前,恒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大新闻。
恒大的麻烦并不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有关中国金融末日的预言。它们往往每隔几年就会重新出现。但是重复该预言的华尔街、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把纯粹的市场逻辑应用到中国经济上,这种逻辑是行不通的。
尽管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数十年的经济改革,缓慢而稳步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但它仍然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无限期地挑战经济正统理论,而且其金融体系的债务水平已经高得惊人。但这种悲观情绪通常被夸大了,因为中国政府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引导资源——并且分配痛苦——来避免危机,通常是在事情失控之前,命令银行和其他债权人以大局为重,接受损失。
恒大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该公司为扩大业务而积累了巨额债务,它的许多竞争对手也是如此。但当中国政府出于对债务和房价飙升的担忧,于2020年开始对房地产公司实施金融限制时,恒大被切断了进一步融资的渠道,并于2021年12月正式违约。“雷曼时刻”的警告达到了顶峰。
但中国官员已经着手工作,召集恒大高管、债权人和潜在资产买家,开始重组该公司的债务。国内放贷者最终同意给恒大更多偿还贷款的时间。据报道,解决恒大海外债务的协议也即将达成。
2008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也在次贷危机期间介入,协调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重组工作。但是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权利以及救助银行的政治风险,限制了美国监管机构能做的事情;在与银行和投资公司艰苦谈判后,双方才达成协议。而在中国,金融机构必须听从政府的安排。
政府的手无处不在。中国最基本的资产——土地——由国家拥有或控制。中国货币人民币的价值由政府管理,人们普遍认为监管机构会干预中国股市的交易。
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大部分都由国家所有,包括所有主要银行,高管通常是共产党员,而共产党控制着企业高层的任命。公司内部的党委进一步确保许多重要的商业决策与政府政策保持一致。即使是健康的、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也可能被勒令进行痛苦的重组,或削减某些业务,政府从2020年开始对电子商务领导者阿里巴巴和其他中国科技巨头的打击行动就表明了这一点。
归根结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党的绝对优先事项;对于可能引发街头示威的财务困境或重大企业倒闭,政府持零容忍态度。政府对商业部门的控制只会越来越强。
对监管机构来说,就连中国高债务水平的构成也有相对乐观的部分。2022年9月,中国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总比率接近300%(约52万亿美元),而美国为257%。但中国只有不到5%的债务是外部债务,总计2.5万亿美元,是美国债务水平的十分之一。几乎每一笔人民币借款都是由中国债权人借给中国借款人,这让监管机构对债务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这是西方同行只能梦想的场景。
在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型的几十年里,中国也曾遭遇过金融危机,但监管机构利用其相当大的权力,多次阻止了灾难的发生。1999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达到了惊人的30%(相比之下,美国的不良贷款比例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在个位数),当局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来接管这些不良贷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实施了大规模刺激计划以保护其经济。
尽管如此,有关中国金融灾难的警告仍不时就会出现。2014年,当一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债券违约时,一些人说这可能是中国的“贝尔斯登时刻”,指的是2008年倒闭的另一家美国投资银行。但现在还有人记得那家中国公司的名字吗?(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有人想知道)。
但中国的恒大式修复方案虽然化解了短期危机,却没有引入改革来建立一个健康的、允许低效的企业倒闭的市场经济,而是奖励不负责任的行为,使过度借贷和浪费资金的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反复出现金融困境。
软着陆可能变得更难实现。中国可能面临着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外开放以来最严峻的一系列经济挑战:高额债务、疲软的房地产行业、长期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和萎缩,以及同美国的贸易和外交关系的恶化。
中国可能面临着与日本同样的命运,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日本仍在努力摆脱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长期经济停滞。该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房地产泡沫破裂和金融部门的问题造成的,这些都与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类似。
中国监管部门的问题解决者们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金融末日预言者的错误。但他们最大的考验可能还在前面。
苏享茂这事儿,可以说说个人的选择和命运。要说起苏享茂,那也是出海赚钱的先锋了。单枪匹马开发的 WePhone 中东蛮有市场,赚到了钱,还没少赚钱。
这本来是个高科技精英捞到快钱在东南亚夜店流连忘返灯红酒绿红酒嫩模潇洒人生的故事走向。
可是,吊诡的是,居然跑到婚恋网站相亲,掉进了杀猪盘。
更无语的是,看到个柴火妞就觉得遇到了命中的天仙。
命中的天仙却是向他索命的魔鬼。
翟欣欣一审被判退还男方千万财产
六年前,曾有一条新闻轰动全网——闪婚41天之后,因妻子翟欣欣索要千万财产,IT男丈夫苏享茂被逼无奈,在互联网上留下公开遗书,跳楼自杀。2018年苏享茂家属将翟欣欣告上法庭,要求法院撤销苏享茂价值近千万的赠予,并要求对方返还近百万现金。2023年4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本案于3月3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一审判决翟欣欣退还苏享茂家属现金、汽车共近千万以及撤销翟欣欣海南、北京两套房产的个人所有权。本案的案发时间,即苏享茂死亡时间,为2017年9月7日,距两人相识不到6个月。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案分别就苏、翟二人的赠予合同纠纷和离婚后财产纠纷进行了判决。
赠予合同纠纷一案判决书显示,根据审理查明的情况,翟欣欣与苏享茂相识至协议离婚仅110余天,期间收受苏享茂赠与的车辆、物品、款价值超过300万元,婚恋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特征。翟欣欣在离婚中为取得高额补偿,对苏享茂实施了胁迫,未顾及到苏享茂赠与其财产、希望与其共同生活、维系感情的初衷以及苏享茂受胁迫下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经济情况,是造成苏享茂自杀的重要因素。翟欣欣与苏享茂婚恋,以增加自身财产为目的受赠取得的大额婚前婚后财产,均属可撤销范围。
根据此份判决,翟欣欣需退还苏享茂家属价值约108万元的特斯拉汽车一辆;退还价值30余万的卡蒂尔钻戒和项链;退还转账共计186万余元。根据离婚后财产纠纷一案判决书显示,翟欣欣在离婚过程中采取胁迫手段,使苏享茂陷于恐惧而作出非自愿意思表示,符合可撤销行为法律特征。